鋼鐵制造按照制銑工序 > 制鋼工序 > 連續鑄造工序 > 軋制工序的順序進行。
01. 制銑工序生產鐵水的基礎工序
將鐵礦石和煉焦煤、煙煤放入約100m高的高爐后,吹入1,200℃左右的熱風,煉焦煤燃燒產生的熱量,使鐵礦石熔化,變成鐵水。也就是說,煉焦煤燃燒后產生的一氧化碳(CO)與鐵礦石發生還原反應,生產出鐵水。即,煉焦煤同時起到熔化鐵礦石的熱源作用和從氧化鐵狀態的鐵礦石中分離氧氣和鐵水的作用。從將鐵礦石裝入高爐到變成鐵水出來需要5~6小時左右,此時鐵水的溫度上升到1,500℃。這種鐵水中除了鐵成分以外,還含有碳(C)或硫磺等雜質,被稱為鐵水。
02. 制鋼工序從鐵水中去除雜質,做成鋼鐵的工序
高爐生產的鐵水中碳(C)含量大,還有磷(P)、硫磺(S)等雜質,被稱為鐵水,將其放入轉爐中。
在轉爐中放入廢鋼和鐵水后,吹入純氧。通過這一過程,篩選出磷或硫磺、碳成分。
這種雜質被清除后的鐵水稱為融鋼。
03. 連續鑄造工序液體鐵變成固體的工序
注入液體鋼鑄模(mold)中,并通過連續鑄造機冷卻、凝固,連續做成板坯或方坯、方鋼等中間材料。
在這一過程中,方坯再經過鋼片軋鋼機變成方鋼,通過線材軋鋼機加工成線材。而板坯則通過厚板軋鋼機成為厚板,或進入熱軋機,成為熱軋鋼板等。
04. 軋制工序將鐵做成鋼板或線材的工序
軋制是指將連續鑄造工序中生產的板坯、方坯、方鋼等通過多個輥(Roll)之間,連續施加力量使其變長或變薄的過程。軋制工序大體可分為熱軋和冷軋兩種方法。